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於題主的更新,我就以我的所知略加回答。
  在婆羅門教盛行與種姓制度蔓延之下,除了使社會上佔少數的婆羅門、剎帝利兩階級人士得利以外,在總人口佔絕大多數的吠舍和首陀羅兩個階級,都深受社會階層僵化之害,生活無法改善。這種情形自然引起有識之士的反對,而思加以改革,因此到了西元前五、六世紀間,印度就有各種宗教改革的運動出來,其中又以耆那教和佛教的創立最為重要。
  摩訶毗羅(Mahavira)原是恆河流域上一個小國的王子,幼年受過良好教育,三十歲出家苦修,在外雲遊十三年,對人生有獨特的看法。他反對奧義書中婆羅摩創造宇宙與世界靈魂的說法,而認為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個靈魂」。摩訶毗羅認為靈魂與物質相結合,而使靈魂被物慾所束縛,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刻;解脫靈魂的唯一辦法,就是遠離物質,甚至脫離自己的肉身,靈魂才獲得獨立自由。摩訶毗羅即以上述理論為基礎,認為一個人獲得靈魂自由的唯一辦法,就是過一種極端的遁世與苦修的生活。經過一段心靈與道德的嚴格訓練,而能完全否定物慾的要求,就能達到靈魂自由的最高境界。除此以外,摩訶毗羅又以一切生物都有靈魂為理由,認為一個人不僅不能殺生,而且應積極地去愛眾生。摩訶毗羅這種隱修苦行、不殺生等主張,後來獲得不少人的崇信,而其信徒們就稱他為「耆那」(Jina),原意是「生命痛苦的征服者」,這一宗教就稱為「耆那教」(Jainism)。比耆那教創立稍晚,而對後世影響更大的,還要算到佛教的建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5UQ3tpqZd0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7072624AAVSdbx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 並非某團體每天在…証得…【第八識】…【第八識】每天起心動念都在用!

為何你的雜念一直消不去! 就是無 正見、正思惟 )



這樣說也沒錯 , 因為阿賴耶並不是真正有個阿賴耶 , 阿賴耶只是假名而已
, 但 X覺 的人搞錯了 , 他們誤以為真的有個阿賴耶可以證得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頁
     少年天地
  創作花園 靜 坐
  2017/4/13 | 作者:葉婉瑄/苗栗縣新隆國小六年甲班 | 點閱次數:265 | 環保列印
字級: 大字體 一般字體 小字體
  這陣子媽媽和我利用了睡前的時間練習靜坐,因為媽媽說靜坐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和思緒。

我們兩個人在書房的木質地板上盤腿坐下,輕輕閉上眼睛,調整呼吸,我覺得自己瞬間化身成一台小太空船,在昏暗又靜謐的黑洞裡獨自飄流。過了一會兒,突然出現一道亮光,伴隨著一股氣流吸引著我,讓我迅速俯衝;我緊閉雙眼,卻感受到微涼的風及空氣中淡淡的鹹味。

當我降落,張開眼看清楚時,出現在我面前的竟然是我最愛的海邊。我跑出太空船,坐在礁岩上,吹著海風,聽著海浪聲,不但讓我覺得通體舒暢,就連頭腦也清醒了許多呢!

正當我還在享受海風的沁涼及海浪拍打在礁石的聲響時,媽媽的呼喚把我拉回客廳,想不到短暫的靜坐能有如此美妙的感受,也讓我漸漸的愛上了靜坐。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位版主的狀況
本人提共經驗分享(已經幫過好幾位類似狀況的朋友)
1.綜合--佛.道.民間信仰.現代醫學---如下回答

>>>個人贊同樓上幾位的看法
1.非關卡陰
2.氣結所致---行氣不順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定是一種內心專注的能力,所謂「心一境性」,覺悟則屬智慧,是對宇宙真理的體悟,對於萬事萬物,親證緣起性空或無常、苦、空、非我的本質,原始佛教稱為見法。
禪定不是佛教的專利,其他宗教都有;智慧則為佛教所特有的,不共其他宗教。又分三種:聞慧〈聽聞佛法〉、思慧〈思維法義〉、修慧〈依教修行〉,覺悟屬第三階段的修慧。

禪定與覺悟或智慧的關係:
1.就修行次第論:有所謂的戒、定、慧三增上學,前者為後者的基礎,因此,禪定是修習智慧的前方便,想要開悟見法,至少要有欲界未到地定〈進入初禪以前的粗淺定〉的基本定功,透過定力,才能進一步對於萬法作深細的觀察,悟入空性。否則以散亂心觀察諸法,只能做粗淺的觀察,而停留在知識概念〈聞慧、思慧〉的階段,無法親身體悟空性。
2.禪定與智慧能相輔相成,禪定固然有助於智慧的開發,不過,智慧又有助於禪定的修行。因此,佛教要人定慧等持。

文章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02000015KK01525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西方或華人社會,許多人把禪修從宗教信仰中抽離,將它視為一種能夠調理身心,有助減壓的應用技巧。無可否認,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價值。然而,法光法師在出席慈山寺及香港中文大學禪武醫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合辦的「禪.生活應用研討會」時,表示禪需要融入到生活的整體當中。

法師以「禪的生活」為題作出開示,指出如果將禪修從生活的整體中孤立,簡化成一種應用技巧,這既無法顯示禪的本質,發揮它的效用,甚至可能引發負面的效果。

錯誤表述而產生的謬誤

法光法師先從語言本身剖析,「禪的應用」這種表達方式不精確,容易使人產生對禪的誤解,以為禪和生活是兩種不同的範疇。法師強調:「禪與生活的整體是無法分開的,如果把它從生活中抽離,這不單失去了佛教禪修的真實意義,而且無法發揮它的真正效用。」

法師以「佛法的應用」作類比,來剖析這種表達方式的不精確。「提倡佛法與佛法的應用理應值得隨喜與讚嘆,但若過於強調佛法及其應用這兩種範疇的話,會使人誤解佛法的本質。這種表述方式好像蘊含了佛法中有些是純理論的,而有些則是可拿來應用的。事實上,佛法的本質是為人的離苦得樂而開示的,所以所有的佛法都是應用的佛法。」

同樣的道理,「禪的應用」這種表述方式也不太恰當,它似乎將禪修從生活的整體中抽離。法師指出禪與生活的整體是無法分開的,「禪修就是生活,要把它融入到生活的整體中,不應該把它從生活的整體中孤立起來『應用』,變成是一種機械性的技術。」

從生命的整體修習禪修

禪修應該是佛法的禪修。若以傳統術語來表達的話,它便是戒定慧之中「定」,換言之「戒定慧裏頭的『定』才是真正佛教裏面的禪修,從這三者中孤立出來的禪修,不可能是佛法所開示的禪修。」當然這不表示法師抹煞從戒定慧中孤立出來的禪修之效用,他只是想強調:「如果要談佛法的禪修,那麼便是戒定慧裏的定。」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你可以去聊天室問問就可以了!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07000010KK03006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樓主您的生命靈數遊戲數字是1+9+7+3+2+2=24
2+4=6

6,比較任性。對人好惡分明,容易表現出來,有些反之。具俠義精神,朋友不多。最好藉由真實宗教撫平心中的任性不平、偏見等。


///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所謂的「身至念」其實就是身念處,這是四念處之一,念處是心念所聚焦之處,念處的修行,目的在培養當下覺知能的能力。身念處是將心聚焦在身體上的一種訓練。
二、身念處的訓練包括定、慧兩項,可導向無為之道:
1.定的修行:開始時主要在培養專注力,亦即禪定的功夫,若經常作身念的練習,可以不斷提升心的專注力,會獲得基本的定功。
2.慧的修行:有了基本的定功後,有能力對於身體的狀況,作更微細的觀察,透過不斷地訓練,最後便可體証到我這個色身,本質上是無常、苦、空、非我,由此破身見,即佛教所謂的「見法」,亦即體悟宇宙真理之義,一旦見法後,便斬斷了煩惱的根源,從此對於世間事物,不再執著,貪嗔等煩惱日見減少,在一定期間內,必定斷盡所有煩惱,証得涅盤無為。
因此說身至念導向無為之道。
三、身念處的具體修行方法:
〈一〉.身念處的修法,漢傳佛教較少教導,南傳佛教則有詳細的教導。
〈二〉.其修行項目甚多,目前在台灣的教學,較常為學者採用的有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種的叫做=文字綁約⋯

利用對於釋迦牟尼的迷信崇拜⋯

把眾生的心力以及資源:利用-對於-開智慧的《迷思》⋯

轉成對於佛教《毫無戒心》的《付出》,藉以吸納眾多的《粉絲》⋯《信徒》⋯
搶信仰人口的《市佔率》⋯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要對你所做的事情有信心。成功的人往往是少數,年老時身體健康也是少數,長命百歲的人也是少數,你要想成為那些少數,當然要與人不一樣。既然你說有研究過佛、道、中醫,那我推薦你拜佛。如果動作都到位,那是非常非常全面的好運動,而且拜佛是很大的福報,那都是成道的資糧,希望對你有幫助。

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217142609AAijHmr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網友不想當「正義」過頭的魔人,但看到這位師父的搭車方式還是令許多人發火。有網友在《臉書》不公開社團發文,搭乘沒有對號的區間車時,許多乘客都站著,卻有一名做出家人打扮的「師父」大喇喇地躺了下來,一個人就佔了4個座位,讓網友諷刺寫道「師父是需要禪修嗎?」其他網友也紛紛留言,「台灣的和尚真的很棒」、「圓寂?」、「真是丟光出家人的臉」、「給他巴下去」、「用腳往他肚子踹一下 馬上醒」、「姊,不是在睡覺,姊在跟佛主靈修!別吵姊」、「這行為不可取,不論任何身分」、「垃圾不分藍綠,當然也不分葷素」。(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本文引用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115/989564/


文章標籤

wrightf12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